1.团队名称
智能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应用研究团队
2.团队介绍
(1)成立背景与定位
背景:围绕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聚焦智能汽车“三电技术”突破的核心制约因素——动力电池系统,响应吉利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与吉利学院专业建设需求。
定位:构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及关键共性技术课程体系,开展动力电池系统检测、控制与管理功能的交叉学科研究,推动校企技术对接与产业化应用。
(2)团队特色
学科交叉性:融合控制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人工智能、能源动力与材料科学等多领域优势
产教融合性:依托吉利集团产业资源,实现科研项目与企业需求高度对接
梯队复合型:形成“资深专家(20%2B年行业经验)-中坚力量(教授/高级工程师)-青年骨干(讲师/工程师)”三级人才结构
成果导向性: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已形成专利、标准、课程体系等多维度产出
3.团队负责人
王龙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荣誉介绍:
毕业至今20多年,一直在汽车行业从事技术、管理及教育方面的工作。 2012年主持新能源汽车研发,2017年主持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吉利学院科创平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控制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重点建设学科方向“智能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负责人,“三电重点实验室建设”负责人。
省市级专家称号12个,省市级荣誉证书8项,主持省市级项目32项,教学成果14项,出版专著6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25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软著28项,主持编写企业标准2项。
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20次以上,指导申报立项4个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四川省客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四川欧易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技术顾问。
4.团队成员
团队由10名核心成员构成具体见下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历 | 职称 | 专业 |
1 | 王龙杰 | 男 | 1979.05 | 本科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2 | 孙鹏 | 男 | 1982.02 | 博士 | 教授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3 | 黄兴家 | 男 | 1963.09 | 博士 | 教授 | 车辆工程 |
4 | 席林 | 男 | 1990.11 | 硕士 | 讲师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5 | 程超 | 女 | 1983.01 | 硕士 | 工程师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6 | 易小兰 | 女 | 1987.01 | 硕士 | 副教授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7 | 赵陈磊 | 男 | 1993.06 | 硕士 | 讲师 | 车辆工程 |
8 | 雷歌 | 女 | 1987.09 | 硕士 | 讲师 | 车辆工程 |
9 | 刘勇 | 男 | 1970.08 | 本科 | 工程师 | 车辆工程 |
10 | 金礼芬 | 女 | 1992.08 | 硕士 | 讲师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5.研究方向
(1)基础理论研究
1)动力电池电量管理、动力电池均衡管理及动力电池热管理
2)动力电池状态估计算法(SOC/SOH估算误差≤1.5%)
3)电池热力学建模与热失控预警机制
(2)关键技术开发
1)多参数数据采集系统开发(采样精度≥16bit)
2)基于机器学习的电池均衡管理技术(均衡效率≥92%)
3)车规级BMS功能安全设计(满足ISO26262 ASIL-B要求)
(3)工程应用创新
1)校企联合开发BMS教学实验平台(集成CAN/LIN总线通信模块)
2)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云平台建设
6.研究基础
(1)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2)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1项
3)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
4)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
5)其他省市级科研项目33项
6)校企合作项目10项
(2)论文成果
1)SCI收录论文8篇
2)EI收录论文10篇
3)核心期刊论文11篇
(3)知识产权
1)授权发明专利6项
2)受理发明专利10项
3)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项
4)授权外观设计专利2项
5)授权软著40项
(4)行业服务
1)主持编写企业标准2项
2)参与制定行业测试规程3项
(5)教学建设
1)编写教材5部(百佳A类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建成校级品牌课程3门(《新能源汽车底盘维护实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及《新能源汽车传感技术》)
3)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3门(《新能源汽车底盘维护实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及《新能源汽车传感技术》)
4)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竞赛奖项12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