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学院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
搜索
学院概况
学院介绍
学院领导
学院动态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专业简介
车辆工程
新能源汽车工程
智能车辆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师资队伍
师资介绍
名师风采
教学资源
实验实训中心
校外实践基地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成果
科研团队
党群工作
机构设置
党建动态
学生工作
团学架构
学生社团
学生活动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 名师风采
首页 名师风采

名师风采


      孙鹏 :博士,教授。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项目评估咨询专家,成都市东部新区人才发展促进会会员。所属教研室/学科组:新能源汽车教研室。毕业于四川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主要课程:《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新能源汽车故障与检测》、《工程力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技术、材料物理。获得荣誉/主要成就:从事高等教育2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各一项,主持校级课题四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SCI收录论文11篇,EI收录论文8篇,核心期刊论文1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副主编教材4部,参编教材2部。近年来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的教学和科研,担任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成都市东部新区人才发展促进会会员,参与大量企业项目工作。


      汤忠盛:博士 ,讲师 ,智能车辆工程教研室主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吉利集团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专家库专家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汽车行业智库专家。所属教研室/学科组:智能车辆工程教研室。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智能汽车理论》《大学物理及实验》《汽车行走的奥秘》《智能车辆控制工程》《智能座舱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网联汽车、路径规划、燃料电池。获得荣誉/主要成就:发表论文20余篇,专利10余项,出版教材2本。

   

       向静波:博士高级工程师。所属教研室:智能车辆工程教研室。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学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感知与协同控制技术。获得荣誉/主要成就:发表论文十三篇,专利3项,国防技术报告6篇,负责参与了一项国家重点型号与多项军种预研项目的感知系统的论证、设计、仿真测试等开发任务。完成了两项航空科学基金项目。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广州导远电子任技术专家,完成了车载半固态激光雷达系统建模、物理层算法设计和极端环境场景下的激光雷达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在常州星宇车灯负责适应复杂场景的车载环境感知系统的研发。


      黄兴家:博士教授。所属教研室/学科组:车辆工程教研室。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微电子封装专业,博士。主要课程:主要讲授《电工与电子学》、《C语言程序设计》、《汽车材料》、《汽车理论》、《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从沙子到芯片》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材料、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微电子封装与表面组装技术、失效分析技术。获得荣誉/主要成就:在高校时曾两次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德国进行科研共计一年半;在英特尔公司时,曾三次前往英特尔美国研发中心ATTD短期工作共一年多时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收录18篇,EI收录17篇。


      边文凤:博士教授。所属教研室/学科组:车辆工程教研室。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复合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方向:复合材料与智能复合材料结构力学、结构轻量化;获得荣誉/主要成就:从事高等教育40年,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70余篇;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2部。

      

      Aniseh Abdalla (艾尼塞) :博士。所属教研室/学科组:新能源汽车工程教研室毕业清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流体力学与传热学,python程序设计,工程设计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TMS)和热安全(热失控,TR)获得荣誉/主要成就2020 年顺利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青年科学家承担的研究基金项目关于DOC-CDPF-SCR 集成箱式后处理系统(项目批准号:518504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