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学术论坛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2025年5月13日上午,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学术论坛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吉利学院隆重举行。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闫茂德,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李曙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副主任谭龙,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教授李兵,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刘亚磊、张宸溪,吉利学院校长助理张泽明、校长助理王茜及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与师生代表150余人共同出席活动。活动由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执行院长谭波主持。
吉利学院校长助理张泽明致辞
吉利学院张泽明校长助理在致辞中表示,随着“车星路云一体化”应用的深化,智能网联汽车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他指出,我校建设“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进步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李书福董事长“学真本领、练硬功夫”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他对实验室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聚焦前沿技术,勇于创新,产出国际影响力成果;二是加强开放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培育高素质人才团队,助力学科与行业发展。他勉励实验室全体成员严谨治学、敢于突破,以实际行动践行科研使命,共同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贡献吉利力量。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闫茂德受聘为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教授李兵,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李曙光,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彭宇明,吉利学院教授王茜、倪雨、彭建设、袁丁、刘铁,副教授王王,高级工程师向静波受聘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随后,张泽明校长助理与闫茂德主任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揭牌仪式
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仪式
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学术论坛环节,多位特邀嘉宾分别作专题学术报告,向吉利学院师生分享了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闫茂德教授以《加强基础研究和有组织科研 提升团队的项目质量和承担能力》为题,分析了我国基础研究现状与挑战,以及加快推进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具体措施,并以长安大学为例分享了有组织团队建设的成效。李曙光副研究员结合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通过典型的技术应用案例,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在该领域的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挑战。谭龙副主任从法规角度,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智能驾驶安全管理要求,并结合我国现行法规,系统阐述了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刘亚磊博士从汽车底盘智能控制的自主进化策略入手,分析了该领域的关键技术挑战,并介绍了其团队在智能驾驶方向的研究重点。与会专家的专题报告内容翔实、见解独到,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与在场师生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专业研讨。
《加强基础研究和有组织科研 提升团队的项目质量和承担能力》
闫茂德,博士,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
《人工智能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与挑战》
李曙光,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
《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管理》
谭龙,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副主任
《汽车底盘智能控制的自主进化策略与实践》
刘亚磊,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作为依托高等学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实体,承担着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任务。我校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科技需求,建设星路云智能感知信息融合技术实验室及研发平台,围绕复杂环境下的智能网联汽车星路云感知物理机理分析与影响因素分析、复杂城市环境下的星路云快速协同感知与场景重构方法、星路云协同感知通信与计算智能算法和星路云协同感知安全技术四个方向,加强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与安全技术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未来,吉利学院将继续聚焦国家和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打造体系化、任务型、开放性的创新联合体,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上继续发力。
嘉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