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话产教融合
共绘实践育人蓝图
——吉利学院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赴领克成都工厂洽谈校企合作事宜
校企合作 共迎未来
(成都,2025.3.13)为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3月13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副院长、院长助理率办公室一行赴领克成都工厂考察调研,双方围绕共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展开深入研讨,并就合作方向达成初步意向。
01
校企合作探讨
座谈会上,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团队详细介绍了学院学科优势、实践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领克成都工厂人才经营部谭刚老师、领克余姚工厂人才经营部褚梦伟老师协我校毕业实习生参会,相关企业管理人员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提出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岗位需求和技术能力要求。双方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重点探讨了以下合作方向:
1. 实践基地共建:依托企业真实生产场景,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项目实战等实践机会;
2. 课程开发与师资共享:校企联合开发行业前沿课程,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高校教师深入企业挂职交流;
3. 产学研协同创新:围绕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联合申报课题,促进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02
学院教学优化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副院长廖晓晓表示,此次洽谈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契机。通过校企协同,既能将企业技术标准、岗位需求融入教学环节,助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也能为企业定向输送高素质人才,服务产业升级。学院将结合企业反馈,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方案,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03
新理念 新方向
领克成都工厂相关负责人谭刚,当前行业技术迭代迅速,校企合作可有效缩短人才能力与岗位需求的距离。企业愿与高校共同构建“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平台,在技术攻关、创新创业等方面深度联动,实现校企双向赋能。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院长助理谭年琼在此次座谈会与已在领克成都工厂实习的交流过程中对广大毕业生以“滚石无苔”为核心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打破“稳定执念”,主动拥抱变化,放下“必须一步到位”的焦虑,警惕“虚假安全感”。保持对新趋势的敏感,培养可迁移能力(如沟通、数据分析、快速学习)。二是在“滚动”中沉淀,让经历转化为养分
滚石并非盲目奔波,而是通过流动积累棱角与光泽。职业成长同样需要动态积累。三是把握“滚动节奏”,平衡探索与扎根完全静止会僵化,无休止滚动会迷失。职业发展需兼顾“动”与“静”。
据悉,双方已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计划未来2个月内细化合作方案,明确基地建设框架、师资配备机制及项目落地时间表。下一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将组织专业教师团队赴企业开展技术交流,领克成都工厂也将全力支持,推动合作意向加速转化为实际成果。
此次洽谈为双方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吉利学院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将持续拓展校企合作网络,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培养更多“懂理论、强实践、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