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城院携手吉利学院
谋人才培养新路
聚力同行,勇往直前
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浪潮中,校际合作成为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2025年3月21日,绵阳城市学院现代服务学院实习实训基地主任董一廷率队前往吉利学院,就实验室建设与课程改革开展了一场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活动 ,为两校在实践教学领域的协同创新开启了新篇章。
实地行,探索实验室新径
抵达吉利学院后,考察团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院长助理谭年琼及大学物理及实验课程负责人孙鹏的陪同下,深入参观了大学物理实验室及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的专业实验室。从实训楼217的大学物理实验室一到209的大学物理实验室二,再到新能源汽车 “三电” 实验室、智能网联感知实验室等特色教学场所,每一处都展示着吉利学院在实验室建设上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
在参观过程中,孙鹏详细介绍的“虚实结合”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引发了考察团的浓厚兴趣。现场展示的“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实验”与“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平台”,以及严大为教师体验的“红外波的物理特性及其研究实验系统”,都充分体现了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优势。绵阳城市学院廖振兴主任对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尤为关注,与孙鹏就设备共享、预约系统运行等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优化自身实验室管理汲取经验。
深研讨,共探教学新方向
座谈会上,绵阳城市学院与吉利学院围绕实验室建设、课程改革和本科教学评估等关键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
吉利学院谭年琼院长助理分享了“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的实验室建设思路,特别是与吉利控股共建的“新能源汽车‘三电’实验室”,通过引入企业项目开发实训模块,有力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董一廷主任则介绍了绵阳城市学院“双师型”团队管理经验和“校-企-研”协同育人模式,双方交流热烈。
课程改革层面,两校聚焦新工科大学物理课程,吉利学院以OBE理念重构课程,融入工程案例,绵阳城市学院分享“项目式物理实验”成果,教师们在实验评价、资源开发上达成共识。
在本科教学评估交流中,廖振兴主任了解吉利学院“持续改进机制”,谭年琼助理以“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阐述“PDCA循环管理模式”,双方还就评估指标、支撑材料等问题探讨,为教学评估做足准备。
谋未来,筑常态合作路
董一廷主任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此次交流为两校搭建了优势互补的合作平台,在“智能%2B”背景下,大学物理基础课程与新兴产业的对接路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谭年琼助理提议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计划在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共享、联合教研课题申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这一提议得到了双方的积极响应。
此次考察活动标志着成绵两地应用型高校在实践教学领域的协同创新迈入新阶段。相信通过两校的携手努力,将为培养适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注入新动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